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果蔗田里,一场特别的"实践课堂"正在进行。十几名镇、村党员干部围坐在农技专家周围,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仔细记录。
"合理的种植间距和科学的水肥管理是确保甘蔗高产优质的關鍵因素。"随着农技专家的讲解,学员们纷纷动手实践,在田间测量株距,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双水镇党委副书记薛颖洁介绍,镇委党校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需求,开设了党建、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等多个专题课程。通过系统培训,使基层干部掌握必备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管理技能。
这所成立于1959年的乡镇党校,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余载春秋。在老照片中,早期学员们在简陋的土坯房内认真学习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据老校长温耀全回忆,在艰苦的条件下,党校始终坚持开展实用性强的教学活动。
"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基层干部提升能力,推动农村发展。"温耀全说。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每期课程前,教员们都会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
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的双水镇委党校形成了"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办学特色。针对不同群体,党校开设了"头雁工程"案例课、"新会柑标准化管理"实训课等多样化课程。
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党校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一方面邀请先进模范和资深专家充实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优化教学模式,通过"讲授+讨论+辨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资源整合""联营模式"等新理念,在村党支部书记张长结的笔记本上被重点标注。在党校特色产业发展课程的启发下,沙蓢村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动了集体经济收入的显著增长。
在征地拆迁专题课上,学员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入探讨问题本质。这种一线实战教学的方法,让村党支部书记黎建平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薛颖洁表示:"党校姓党,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只要还有需求,我们就坚持办下去。"
夕阳西下,党校教室里仍回荡着热烈的讨论声。学员们围绕乡村振兴中党员的作用展开深入交流,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