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维,勇于探索,群众能够购买到既便宜又好用的药品其实有更多可能性。
在浙江舟山,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深受市民欢迎的新模式,那就是单价5元以下和20元以下的"平价药专柜"。
走进当地药店,可以看到1.5元的盐酸环丙沙星胶囊、2.8元的罗红霉素胶囊、3元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优质廉价药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并配有醒目标识。同时,医疗机构的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会优先推荐这些价格低、效果好的产品。
舟山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优化药店布局和改进药品采购流程,确保"平价药专柜"在所有零售药店实现全覆盖,同时保证药品供应稳定有序。
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发。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常用优质廉价药品逐渐淡出市场,引发了公众担忧。舟山以及其他地区的实践表明,通过创新思路和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让群众更容易购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
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确保这些优质廉价药品能够持续稳定供应,仍然面临不少挑战。薄利多销是这类药品市场竞争的主要法则,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药品价格,往往会导致利润最大化成为首要考虑因素,从而难以兼顾药品的品质和 affordability. 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从药品审批、原料供应到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推动行业降本增效,确保药企和药店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赢得良好声誉。
提高优质廉价药品的市场可见度,相当于在一个有限的价格区间内进行高质量开发。尽管空间有限,但可以通过优化每个环节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从生产端来看,需要制定更多激励政策以提升药企的生产积极性。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短缺药品生产基地,并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同时,还要支持企业进行设备和技术升级,提高优质廉价药品的生产能力。
在流通环节,则要减少中间环节和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药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目前一些企业正在尝试药品直达药店和医院的模式。不久前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一场产业对接活动,就为医药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了直接洽谈合作的机会,有效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且用药需求复杂多变,偶尔会出现局部性药品短缺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药品供应的监测预警,另一方面要做好应急储备工作。
总的来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机制优化,可以让质优价廉的药品更加普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