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作为连接创新与市场的关键纽带,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
长春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城市,在法治化建设、全链条保护、机制改革和重点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该市2024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4万件,同比增长20.5%;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到4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至3200户,增幅达14%;"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0户,增长43.3%。同时,规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5%,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86.6%。
这些亮眼数据彰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显著成效,展现了创新活力的持续释放,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情和市场活力。这一成果背后有哪些成功经验?
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沃土
过去一年,长春市在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市人大常委会将《长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并已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同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规范》《专利申请预审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正式出台。这些举措为创新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多项支持计划。通过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重点扶持了30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帮扶400余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完善转化机制:畅通创新路径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长春市建立了全方位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累计撮合成交金额超过5亿元,登记挂牌专利数突破1万件。这些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知识产权转化渠道。
在金融支持方面,"知易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已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总金额达25亿元。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扩大至1.5亿元,惠及企业超过100家。这些创新举措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强化保护力度:筑牢创新防线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春市建立了多维度监管体系。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工作,累计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200余起。这些行动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司法保护力度也在持续加强。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783件,审结率达到95%以上。检察机关办理侵权犯罪案件47起,涉案金额达1980余万元。
此外,创新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调处案件15件,平均处理周期缩短30%以上。这种高效便捷的解决方式获得了企业广泛好评。
展望未来,长春市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计划到2025年,将知识产权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提升至28件,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0家以上。通过持续优化保护环境、完善转化机制和强化服务支撑,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