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锡林郭勒盟启动了2025年浑善达克沙地防沙治沙工程。今年计划投入19.05亿元人民币,目标治理沙地面积达566万亩。工程中将大力推广机械化和智能化治沙技术,并继续采用"以工代赈"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修复。
在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斯格斯台分场的启动仪式上,多架大疆植保无人机正在配合500余名干部职工、牧民合作社代表和志愿者铺设4米×4米网格状沙障。这些无人机每小时可播种200亩土地,最大载重达100公斤。
据锡林浩特市草原工作站站长萨其日介绍,无人机主要负责将黄柳枝条和草籽运送至车辆难以到达的区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省人力。预计经过3年生长期,这些扦插种植的黄柳将形成生物沙障,有效控制流动沙地。
参与治沙的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教师侯韫韬表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吸引更多人参与治沙行动。"
2024年,该盟共投资18.2亿元人民币,完成沙地治理面积378.55万亩,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指标(超106.9%)。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充分调动了农牧民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去年共有137个农牧民合作组织参与治沙工程,惠及农牧民6000余人,人均增收约1.2万元人民币。
目前,该盟范围内各旗县市的治沙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阿巴嘎旗、正镶白旗、镶黄旗等地区已率先启动相关项目,而锡林浩特市和正蓝旗等地也在同一天同步开工。
2025年,锡林郭勒盟计划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规模,涉及资金4.44亿元人民币,占总治沙投资的23.3%。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封沙育林、人工种草、退化草原修复等生态工程。
据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四级调研员巩和平介绍:"今年农牧民参与度将非常高,预计有1.15万至1.2万人直接参与到治沙工作中,人均收入有望达到1.7万元至1.8万元。"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