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泥塑:陕西非遗的文化传承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4-26
凤翔泥塑: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探访陕西省宝鸡市六营村泥塑文化 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东,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泥塑第一村”——六营村。仲春时节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20多米的巨型“泥塑坐虎”,其色彩斑斓、威风凛凛,守护着这片传承千年的泥塑文化。 这座坐虎的创作者是今年60岁的胡新明,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11岁开始接触泥塑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凤翔泥塑与秦始皇兵马俑同宗同源,它们都起源于周秦时期的文化艺术。”胡新明介绍道,“你看这些虎面造型,和周秦青铜器的兽面纹非常相似,体现了狞厉之美。” 凤翔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出土的泥塑文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胡新明认为,凤翔泥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代艺术的活化石。 在六营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与泥塑产业相关。全村200多户、上千人从事泥塑工作,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这里的泥塑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至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村里还建起了泥塑传习所和体验园,“非遗+文旅”的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为凤翔泥塑的领军人物,胡新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他改良制作工艺,在泥料中加入纸浆、棉花等多种材料,成功研发出“摔不烂”的泥塑作品;同时大胆创新造型设计,使产品推陈出新。“以前都是传统的虎、羊、马等动物造型,现在我们开发出了很多新的题材和样式。”胡新明说。 在传承方面,老艺人胡深与胡新明合作设计的泥塑马、泥塑羊曾连续两年登上生肖邮票。2017年,胡新明带着作品“凤尾鸡”亮相央视元宵晚会,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凤翔泥塑的独特魅力。 如今,在胡新明的儿子胡锦伟的带领下,泥塑文化正在注入新的活力。毕业于美术设计专业的胡锦伟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泥塑,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泥塑元素的围巾、眼罩、冰箱贴、手机壳等,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传统文化,还要让它跟上时代步伐。”胡锦伟说。 凤翔泥塑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在时间长河中,每一辈人融入的时代特色,都是民间艺术生命力不断延展的源泉。从古至今,凤翔泥塑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见证着传统工艺如何焕发新生。 “小小泥塑,凝结着这片黄土地上人们的智慧与情感。”胡新明说,“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并喜爱这项技艺,让千年泥塑文化代代相传,永续发展。”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