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察发现,在年报披露季接近尾声之际,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普遍采取了对单一大模型应用成果较为审慎的态度。这种现象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与讨论。
据行业内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监管层面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问题持续保持高度关注。针对大型商业银行,相关部门明确要求其不应过度宣传单一AI大模型的应用情况,转而鼓励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
某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员工表示,近期已收到内部指示,强调大型银行在对外披露信息时需对单一大模型的使用情况持更为谨慎的态度。这一政策得到了多家机构相关人士的确认。
据了解,监管方更倾向于鼓励银行着重发展自主研发的金融大模型技术。这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敏感的金融数据,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控制必须格外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区域性银行也收到了类似的指导方针。有江浙沪地区某上市银行内部人士证实,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过度宣传单一大模型应用的情况保持警惕,并要求银行高管层亲自把关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从三月底到四月中旬期间,多位业内人士参加了多家商业银行的业绩说明会。观察发现,在多数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布会上,虽然金融科技和AI技术对效率提升的作用被多次提及,但具体谈到单一大模型的实际应用案例则相对少见。
尽管如此,各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并未减少。据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国有六大行在科技方面的总投入已超过125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的科技投入达到285.18亿元,位居首位;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投入249.7亿元和238.09亿元。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也分别达到了244.33亿元、122.96亿元和114.33亿元。
一位国有大行的分析人士指出,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普遍已在金融大模型技术上进行了长期布局。当前,多数机构已具备较为成熟的自主研发能力,引入单一大模型更多是作为一种补充选择。他强调,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仍将是未来行业的重要方向。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