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莲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通用人工智能(AI)最理想的载体。4月1日,在“智启人形·聚势未来”上证·长三角科创沙龙上,开源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孟鹏飞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关键在于AI技术的应用。
特斯拉通过构建完整的AI体系,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和“灵魂”的问题。这一体系包括自动驾驶系统(FSD)、超算集群等技术,形成了类似“大脑皮层”的智能架构。一旦这套系统成熟,软件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
孟鹏飞预测,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科技史上首个出货量超过手机、单价超过汽车的产品。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设想,人形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百万台。从商业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产品能稳定地制造并销售100万台,这表明它已完全成熟。
谈及量产节点,孟鹏飞预计:从0台到1万台可能需要3到5年时间;从1万台到10万台需要2到3年;从10万台到100万台可能只需1到2年;而从100万台到1000万台可能只需半年。他认为这是批量复制的逻辑。
随着技术成熟和产能扩张,人形机器人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规模将实现指数级增长。一段时间以来,供应链上市公司不断发布新建产能、扩产的消息。
孟鹏飞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如电机、减速器、丝杠、轴承、轻量化结构件等是机器人产业的基础,也是高端制造业亟待突破的瓶颈。这意味着,在供应链环节取得突破后,这些技术有望应用于整个制造业领域。
当前市场高度关注哪些企业能够做好人形机器人以及哪些国产企业值得关注。他认为关键因素包括:企业需具备强大的AI能力;有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明确的应用场景。华为、小米、小鹏、大疆等中国企业具备建立完整生态的能力。
在投资层面,孟鹏飞看好三个板块:一是产业应用较少但因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而快速扩容的环节;二是原本已有产业应用,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带动下快速扩容的环节;三是通用部件如轴承、结构件、线束连接器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