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持续突破
近年来,金融机构年报中频繁出现"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关键词,展现出数字化转型对金融服务质效提升的重要作用。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使更多群体能够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更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差异化的发展空间。
业内专家指出,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画像、智能风控等技术应用,金融机构能够显著降低获客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以建设银行为例,其打造的"建行惠懂你"平台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浙商银行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该行通过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场景化转型,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AI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普惠金融服务注入新活力。常熟银行以"科技让普惠更有温度"的理念,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前沿领域,构建了完善的AI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供需两端协同推进
长期以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金融服务业的重要课题。去年启动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银企对接搭建起高效平台。
农业银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已累计授信小微企业超过87万户,贷款投放规模达到7041亿元。
北京银行则通过创新机制和服务模式,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建立的"千企万户大走访"机制和融资协调智拓平台,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未来,监管部门将从提升贷款质量、优化业务结构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再上新台阶。金融监管总局已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包括加大首贷支持力度、完善续贷工作机制等措施,以更好满足诚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