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评级调整反映了其独特的研究优势,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近期,多家券商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动态,基于2024年全年业绩、2025年一季度表现及行业状况等多维度因素,及时更新评级分析。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在过去三个月(1月18日至4月18日)内,券商总计上调了77家上市公司的评级,同时下调了151家的评级。值得注意的是,有9家上市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评级的"双向波动"——既被部分券商上调,也被其他机构下调。
在评级上调方面,券商在过去三个月共进行了85次上调操作。其中,62家公司由"增持"调升至"买入";9家公司从"推荐"提升到"强烈推荐";另有5家由"增持"升级为"强烈推荐",3家从"中性"调整为"买入",以及3家从"持有"上调至"买入"。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等表现突出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市场中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和认可度。同时,券商也在不断扩展其研究覆盖范围,新增了对多家公司的评级分析。
在评级下调方面,有80家公司被降低了评级,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行业环境变化或公司基本面出现了新的情况。例如,部分房地产和建材行业的上市公司因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出现了评级下调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不同券商对同一公司的评级判断可能会存在差异。在过去三个月中,有9家上市公司同时出现在上调和下调评级的名单上,其中包括中国中免、星环科技-U等企业。
以中国中免为例,西南证券和长江证券在3月30日和4月10日分别将其评级从"增持"调升至"买入",认为其会员数量增长迅速,并将受益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但太平洋证券则在3月31日将其评级由"买入"下调为"增持",理由是受市场环境及行业周期影响,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所下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星环科技-U身上。广发证券于3月3日将其评级从"买入"降至"增持",原因是其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24.31%,且大数据产品面临开源替代品的竞争压力。然而,招商证券在3月8日上调了该公司的评级至"强烈推荐",认为其作为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核心服务商之一,在金融和政府客户领域具有优势。
这些例子表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券商的研究观点可能会因信息更新或策略调整而发生变化。投资者在参考评级变动时,应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公司基本面进行综合判断。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