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链融合'畅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4-22

从智慧交通到数字医疗,从低空经济到量子科技,在技术、项目、资本的共振下,我国多地新兴产业集群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绘就了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已形成国家级产业集群555个。其中,包括先进制造业集群8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6个、创新型产业集群109个以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0个。

如何激发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通过"链式创新"这一模式,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打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首先,需要跨越"数字鸿沟",构建协同网络。尽管我国多个产业集群已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但仍有约40%的产业集群面临要素难以整合、企业协同不足的发展困境。部分产业集群中,"链主"企业定位不清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新兴领域的核心中小企业也未能充分融入创新网络。

针对这一现状,产业集群应着重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创新协同动能。各地可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加快培育具备数字化能力的龙头企业(即"数智链主"),扩大创新网络规模,搭建开源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研发数据在企业间的流通共享。这不仅能够缩短企业创新周期,还能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其次,需破解"转化断层"难题,补齐产业链短板。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产业集群存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端研发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反映出产学研协同机制的深层梗阻。对此,各地产业集群应加快完善产业链条,通过联合创新提升关键领域技术自主能力,并结合区域特点,建立"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孵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促进跨区域、多行业的协同创新。

最后,要推动"链式"升级,打造"创新矩阵"。当前,我国多地产业集群正处于价值链提升的关键阶段,面临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多重挑战。建议各地通过构建共生集群模式,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带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鼓励集群内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培育特色品牌和规模效应,增强全球竞争力;同时,通过创新支持政策激发产业集群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价值链实现跃迁。

在由"量"向"质"突围的关键时期,唯有构建完整的"链式创新"生态系统,将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矩阵",才能使其释放出更强大的集群协同效应。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更能加速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型进程。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