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餐馆前机械狗正在表演揽客图②地铁站里的智能鲜饮站图③游客正在体验圆明园里的VR项目
清明假期期间,众多游客体验了多个“人工智能+消费”的创新应用场景。清晨,在乘坐地铁前,游客可以在智能鲜饮站购买由机械臂制作的果汁;随后,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他们可以沉浸在VR项目中,跟随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脚步游览全盛时期的圆明园;晚餐时,游客在簋街看到餐馆前的具身智能“员工”主动打招呼。
节假日的消费场景正因“人工智能+”而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不仅让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还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消费体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表示。
当前,“人工智能+消费”已成为连接内需增长与消费升级的重要纽带,催生了新的消费增长点。
“智能员工”带来全新体验
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道路上,一台四轮智能机器人正沿主路巡逻,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安保巡检机器人“小雨”不仅能劝阻游客翻越护栏、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还能发现病虫害,并化身讲解员介绍景区历史。中国工艺博物馆中,游客们驻足观看全息投影结合AI建模再现的瓷器制作工艺。
在圆明园VR馆中,上海喔哇宇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赛表示:“今年新推出的《梦回圆明园》VR场景中,游客与AI互动已精细到引蝶、逗鸟、撸猫。”
机械狗在餐馆前卖萌表演后空翻,机器人“揽客员工”主动与消费者握手互动。这些带来新奇体验的餐馆成为了热门打卡点。
此外,“苏小妹”、“杭小忆”、“胡贝儿”等数字人成为现象级文旅IP,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和新奇体验。人工智能技术让传统节假日更加时尚有趣。
研究员认为:“新颖的互动方式和个性化的服务能引起顾客的好奇心和兴趣,尤其是年轻一代。通过提供独特的体验如智能导览、VR互动等,不仅能增加游客停留时间,还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