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报告》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4-19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该报告基于来自全国79家机构、超过17万份样本的研究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抑郁和焦虑风险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女性这一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的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农村人群。已婚人士显示出较低的抑郁风险,而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群则面临较高的抑郁风险。同时,研究发现运动频率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每周运动次数越多,抑郁风险越低;而对于女性而言,网络购物频率与抑郁风险呈正相关。

针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分析了2021年至2022年间收集的全国七大地理区域共17250人的数据。结果显示,尽管中老年人整体情绪状态优于年轻人,但认知功能衰退和消极情绪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这一状况,建议通过构建积极老龄观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个人心理韧性的提升、认知健康的干预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的优化。

在青少年及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报告专门研究了短视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数据显示,不同人群的日均使用时长分别为:青少年超过90分钟、大学生接近180分钟、职业群体约140分钟。研究发现,高强度使用短视频与抑郁和焦虑风险显著相关。对此,建议通过增强现实人际互动和支持,探索更多样化的情绪调节方式。

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报告指出该群体的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女生及高年级学生尤为突出。为改善这一状况,建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培训,建设专业化支持体系,并通过家校协同机制,构建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网络。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