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我国迎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同时也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纪念。今年的活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别策划了多项航天主题庆祝活动。
在"月宫一号"科普基地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中,科研团队通过模型展示和视频讲解,向参观者介绍了这一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志愿者还回答了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选择黄粉虫作为食物来源的原因以及普通人何时有机会实现太空旅行等。
"月宫一号"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主持研发的空间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它成功构建了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创造了密闭生存环境下的新纪录——"月宫365"实验。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也为人类探索太空生存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红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同时引导人们更加珍惜地球家园的生存环境。她还强调,要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航天梦想,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
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第十届北航航天文化节同期举行。系列活动包括主题论坛、讲座、知识竞赛、科学嘉年华等十余场活动,向师生和社会公众传播航天知识和文化。
在《摘星揽月的北航人》论坛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航天故事。其中包括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北航首届毕业生戚发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于登云,以及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等。
文化节期间还推出了多项特色活动:"'月宫一号'实验室参观"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航天模型制作体验"让参与者动手实践;"航天知识竞赛"则考验着参与者的专业知识储备。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