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积极落实党委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的领导职责,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文化保护与历史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在文化认知提升方面,该委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针对各镇街和相关单位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具体要求,从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加强保护利用传承、强化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明确了工作任务。
其次,在城市更新与文化复兴方面,璧山区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被列为重庆市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以"母城忆,年代味"为设计理念,通过"铸魂、塑形、赋能"系统挖掘璧山的千年文脉,提炼推广具有独特内涵的城市形象。
具体而言,项目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核心功能、提升经济品质等七个方面实施提质更新。规划构建了"三街六巷、三山两岸、一文堂"的空间结构:"三街六巷"旨在改造9条后街小巷,营造具有烟火气息的步行街区;"三山两岸"则致力于提升片区内山体及沿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水公园和历史记忆空间;"一文堂"则是以757建置碑到文庙的城市中心主轴为核心,结合"1266"文化时间轴,串联全区重要景观节点,重点打造虹桥广场、大成广场、文庙等特色场景。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建筑的普查申报工作。新增马坊桥、石庙村拦河坝、丁家街道新民村渡槽3个历史建筑;完成1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12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
同时,该委还加强了对谢唯进故居的修缮保护,并将其入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对龙门溪大桥、文庙等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修缮保护,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此外,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还完成了2024年历史文化名城评估和大石塔村历史文化名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针对历史建筑问题整改清单,建立了属地责任人制度,并制定了三年整改计划。近期,该委以排危解危为重点开展了核查整改工作,已建立问题清单台账。目前,来凤邓家院、来凤郭氏民居等5处历史建筑均已启动第一季度整治工作。
在协同机制建设方面,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强化部门联动,依托文物安全巡查APP系统,确保全区文物安全无虞。2024年共组织巡查约6500人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文物保护格局。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