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与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共同建设的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旨在整合国内外科研资源,全面提升新疆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科技水平,并为全国范围内的盐碱地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目前,新疆地区的盐碱荒地面积约为2亿亩,其中盐碱耕地超过4400万亩,是全国范围内盐碱化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尽管如此,该地区也拥有最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和最大的改造提升潜力。
过去几年间,新疆通过"品种改良+土地治理"双管齐下的策略,在克拉玛依市、博湖县、巴楚县等地成功打造了一批核心示范区。具体措施包括培育耐盐碱作物品种以及推广节水控盐的灌排协同技术等。然而,如何突破水资源短缺与大面积盐碱地改造提升中的水土盐协同调控难题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将重点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分区治理模式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将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选育耐盐碱的棉花、小麦等新品种;研发苦咸水安全利用设备和低成本土壤调理剂,并构建"改种—治水—改土"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改良方案,并在沙雅县、伽师县等地建立核心示范区。同时,该中心还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致力于培养本地的专业人才。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徐万里表示,未来中心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在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咸水安全利用和生态化利用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最终建立起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
据了解,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以"品种改良"和"土地治理"为突破口,通过改种、治水、改土协同推进的方式,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已在克拉玛依市、沙雅县、巴楚县等多个地区得到示范推广。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