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一颗扎根边疆的种子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4-24

4月10日,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的教育工作者在回忆起当年乘坐绿皮火车前往新疆塔城的经历时说道:窗外戈壁滩的热浪裹挟着黄沙不断从眼前掠过,让他想起了曾经填写过的那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表。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去,愿做一粒扎根边疆的种子。”

然而,这位名叫陈铭意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预料到,这场西行之旅将演变为二十余年的坚守。从最初青涩的支教志愿者,到如今学校副校长的身份,他从东海之滨的学子变成了天山脚下的教书人,用青春兑现了“扎根新疆一辈子”的滚烫誓言。

在聊城大学求学期间,陈铭意就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担任学生会主席,并带领团队斩获省级社会实践金奖。然而,当大多数同学都在为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奔波时,他却选择将目光投向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海报上的新疆塔城。

“年轻人该去看看世界有多大。”这句临别赠言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认为自己可以在边疆地区发挥所长。

初到塔城市第三中学时,陈铭意接手了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面对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他感到压力巨大。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并不理想,让他在操场角落拨通了母校老师的电话:“张老师,我怕是要给母校丢脸了……”

“当年你带着校旗出发,现在就被这点困难吓住了?”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重新点燃了他的斗志。从此以后,他每天泡在教学楼里,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经过不懈努力,他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两个班级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一些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选择继续深造。这些成就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边疆教育事业的决心。

多年来,陈铭意始终秉持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更为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