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房地产贷款需求的缩减和基础设施项目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信贷增长方向。近期,记者对青岛多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业务拓展情况,以及当地企业的运营状况。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地方性银行还是国有大型银行,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信贷市场和业务机会。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类企业和农业企业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趋势一: 科技型民企成为信贷新宠
过去,国内大型银行更倾向于支持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而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往往被忽视。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正在逐步调整策略,加大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以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创新细胞疗法新药的研发。尽管该公司在许孟镇的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但其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仍面临资金压力。为了支持这类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青岛银行西海岸分行通过'信用贷'模式为其提供了1.5亿元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顺利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趋势二: 涉农信贷创新模式
在涉农领域,传统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以邢氏和牛养殖基地为例,这家致力于高端和牛肉生产的农业企业,在许孟镇建立了存栏量近万头的现代化牧场。由于农业养殖行业的特殊性,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青岛银行创新推出了'活体抵押'贷款模式。通过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中进行合法登记,并为每头肉牛安装耳标以建立完整的资产标识体系,解决了牲畜作为抵押物的监管难题。最终,该行成功为邢氏和牛基地提供了2.88亿元的项目贷款支持。
邮储银行也在积极拓展涉农金融业务。今年,邮储银行计划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并在农业科技领域推出专项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农业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未来五年,邮储银行计划投放不低于3万亿元的涉农贷款。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房地产和基建项目融资需求的缩减,中国的银行业正在经历业务转型期。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平衡风险控制与信贷创新之间的关系,将是对所有商业银行的重大考验。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