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行业:从粗放到精细化开启新篇章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3-31

近年来,在线视频领域掀起一股"微短剧热",其中以四川方言演绎的《家里家外》尤为引人注目。这部仅用17天完成拍摄的作品,生动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川渝地区的市井生活,上线3天内便收获超过10亿次播放量。剧中展现的家庭温情与生活幽默引发了观众共鸣,有网友评论"笑着笑着就哭了"。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使用率达到59.7%。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的单日人均使用时长已达到101分钟,与即时通讯类应用持平。

在"千行百业入'剧'来:微短剧产业生态与艺术创新论坛"上,专家们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赵晖指出,目前市场主流内容仍以轻喜剧、悬疑和情感类题材为主,同时平台、制作方、品牌方之间的跨界联动日益紧密,催生出"微短剧+电商""微短剧+文旅"等多种创新模式。

观察显示,传统影视题材正在向微短剧领域渗透。武侠、刑侦等经典类型片元素被重新演绎,在适应竖屏观看体验的同时,也展现出更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行业普遍认为,精品化制作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内容创新方面,从业者正逐步摆脱低成本"无脑爽剧"的套路,尝试更多元化的创作方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短剧创作应立足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社会观察,在小切口中展现时代主题。

微短剧不仅在娱乐大众,更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例如《重回永乐大典》聚焦古籍修复工作,既展示了传统文化魅力,又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行业价值方面,微短剧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就业带动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和间接创造了64.7万个就业岗位,预计这一数字将在未来继续增长。

展望2025年,"精细化""社会价值""AI技术驱动"将成为行业关键词。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微短剧正在从快速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社会价值挖掘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