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于4月24日正式开始发行,首期重点面向20年、30年期品种。与此同时,多地积极推进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项目。
按照年度预算安排,本年度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000亿元。资金投向方面,8000亿元将重点支持"两重"领域(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5000亿元则主要用于扩大实施"两新"政策(即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特别国债中有3000亿元专门用于消费品更新换代补贴,较上年度增加1500亿元。
与往年相比,今年特别国债的发行信息公布时间更早,融资节奏也明显加快。这一安排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刺激内需、推动消费升级。从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在"两新""两重"政策的带动下,相关消费品市场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水平,显示出扩内需政策已初见成效。
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提振消费需求不仅需要货币政策支持,更需要财政政策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增加财政资金对促消费的支持力度,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实际购买力,推动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这种做法能够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持续动力。
此外,特别国债还将在"两重"建设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增加安全资产供给,缓解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现象。目前中国国债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要配置标的,截至4月15日,今年境外机构已增持中国债券超过2700亿元。这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债券市场的认可,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