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配套机制和构建金融生态等多维度举措,不断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机构设置方面,各大银行纷纷设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并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银行就在年报中披露,其正在推进科技金融专业机构的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差别化审批机制和产品创新政策,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该行还自主研发了科技型企业数字化评价系统,显著提升了企业融资获得率。
在内部管理方面,多家银行优化了考核激励机制,消除了基层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建立"敢贷、愿贷"的长期激励机制,激发了基层员工的服务热情。据某国有大行副行长介绍,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分支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浙商银行推出了"金融顾问综合化服务"新模式,积极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该行通过对接政府部门和外部机构,优化风险共担机制,并探索知识产权融资等新场景。宁波银行也建立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实现了"公司-零售-投行"业务联动。
2024年,杭州银行进一步完善了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起"1+7+N"专营体系。该行依托数据和技术驱动,自主研发科创企业成长性评估模型,形成了支持科技创新的全周期服务生态。
专家指出,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单纯依靠银行信贷难以满足。因此,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其创新发展。这种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