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的战略方针,强调要将宏观政策的着力点转向民生领域,并明确提出要加大资金资源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这一重要表述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念转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认为,"投资于人"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发展战略,在新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与传统的"投资于物"相比,"投资于人"同样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但其目标和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
从理论层面来看,吴亚平强调:"投资于人"、"投资于物"和一般性的投资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人口质量的整体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实践层面,吴亚平建议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协同发力。一方面,要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扩大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强需求侧管理,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
吴亚平还特别指出,在统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资金资源配置时,要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他强调,只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无论是服务于生产需求还是生活需求的投资项目,都具有积极意义。
就重点领域而言,吴亚平认为当前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其次是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再次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发展;最后是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要特别关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特殊群体的保障需求。
为确保"投资于人"战略真正转化为民众的获得感,吴亚平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动态调整优化投资方向,突出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