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和哺乳期是女性营养需求的关键时期,此时母亲不仅要满足自身代谢所需,还要为胎儿的发育、胎盘的生长以及泌乳提供充足的能量与微量营养素。研究发现,许多女性在这些阶段容易出现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如叶酸、铁和钙等。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摄入额外的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其推荐剂量甚至超过了对热量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产前护理指南中包含了49项具体建议,其中14项直接与孕期营养相关,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干预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可以有效改善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的营养不足问题,并预防出生缺陷以及后代可能出现的远期健康风险。在国际上,叶酸(或含铁叶酸)已经被广泛推荐作为孕期的基础补充剂。然而,对于其他营养素的补充仍需根据个人情况给予科学指导。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区域性样本数据,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和针对哺乳期女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
十城市调查:孕妇与哺乳期女性营养补充现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国十个主要城市的孕妇群体中,有93.4%的人正在使用营养素补充剂。这一比例较以往数据显著提高,并且远高于普通人群的平均水平,反映了孕期女性对营养补充的高度关注和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具体产品选择上,孕妇最常使用的前三类补充剂为纯叶酸制品、复合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钙制剂。相比之下,哺乳期女性的补充剂使用率较低,仅为52.9%。不过,这一比例较早期研究已经有所提升。调查发现,哺乳期女性使用较多的营养补充剂依次为钙、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DHA。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钙之外,其他营养素的补充率均低于孕妇群体。这表明哺乳期的营养干预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针对胎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DHA等营养素的补充不足问题。
科学补充:平衡缺乏与过量的风险
为应对孕龄期女性普遍存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国内外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方案。自2009年起,我国就开始实施农村妇女免费叶酸增补项目,并逐步推广至城镇人群,建议在怀孕前3个月到早期阶段每日补充一定剂量的叶酸(根据个人风险等级调整)。对于孕期缺铁的情况,则需依据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个体化补铁。世界卫生组织还推荐,对于钙摄入不足的孕妇,应从孕20周开始每天补充特定剂量的钙,以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
随着研究的深入,怀孕期间多种微量营养素的常规补充逐渐得到科学界的认可。与此同时,DHA和益生菌等新兴营养素因其对胎儿大脑发育和肠道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使用这些补充剂时需要特别注意"双向风险":既要防止因缺乏导致的问题,也要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六成的孕妇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营养补充剂。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对健康的重视,但也可能因为成分重叠而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过量。因此,在使用多种补充剂时需要格外谨慎,并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曾银丹,江华,毛帅,等.中国十城市孕妇乳母膳食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现况研究[J/OL].中国食物与营养,1-6[2025-04-23].
https://doi.org/10.19870/j.cnki.11-3716/ts.20250423.001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