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致力于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和新能源之都。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机电职院")如何响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破解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难题?
副校长刘贤锋介绍,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了集教学实训、资源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介绍,该校创新构建了"三位一体、双向循环"的资源体系。通过建设专业资源库、数字工坊云平台以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案例库,实现了企业案例与教学资源的双向转化。具体而言,企业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成果反哺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注重培养掌握全流程技术链的高素质人才,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使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缩短了人才与岗位的磨合期,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实现了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目前,学校已为头部企业输送500余名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各级别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开发65个三维数字化技术教学培训项目,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此外,学校还完成了多项省级科技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4项,技术服务收入达1103.5万元。
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丰富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将助推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虚拟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三维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区域产业与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