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四川的两所高校——四川传媒学院(川传)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川影),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搭建实践平台以及引入产业资源,为短剧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四川传媒学院将微短剧创作融入课程体系,开设了《短视频创作》等直接对接市场需求的课程。同时,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文旅微短剧项目,让学生深入彭州采风,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进行创作实践。这种"项目进课堂,教学到现场"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更加强化了他们的实战能力。
在硬件设施方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充分利用安仁古镇的特色建筑资源,打造了一个集拍摄、制作、研发于一体的短剧影视基地。基地内不仅有丰富的场景库和现代化摄影棚,还配备了AI编剧助手等高科技设备。通过"大师工作室+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能够参与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两所高校还将政企资源引入教育体系。四川传媒学院成立了网络视听产业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则与安仁古镇合作建设了影视文创城。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为优秀学生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
在技术创新方面,两所学校也走在行业前列。四川传媒学院的5G-A超高清制作技术提升了短剧创作效率,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AI短剧工业化体系则推动了行业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成长平台,也为我国微短剧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四川省正在逐步构建从内容创作到市场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