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科研团队近期取得一项重要成果——成功研发出两种新型陆地长绒棉品种,有效解决了困扰当地棉农多年的产量低、难以机械化采收及适应范围有限等问题。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提升棉花综合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这项研究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历经十年时间完成,以满足纺织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最终培育出性能优异的长绒棉新品种。该成果成功攻克了新疆长绒棉种植长期以来的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产量、质量和机械化采收能力。
据项目主要成员介绍,这两个新品种植株特性突出:单铃重最高可达6克,亩产籽棉稳定在500公斤以上。与传统海岛型长绒棉相比,其纤维长度和强度均大幅提升,同时更易于机械化采收,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目前,科研团队已对这两个新品种完成了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正在进行更深入的性能解析研究,为后续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长绒棉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高端面料和出口产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是目前国内唯一规模化种植长绒棉的地区,但受制于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种植面积已缩减至约30万亩。
自治区政府今年明确将棉花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出要建设优质棉纱生产基地,并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业内专家认为,提升长绒棉的品种性能和产量水平,对保障我国高端原棉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次座谈会上,来自某知名纺织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新品种不仅保持了高品质特性,还实现了机械化采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满足了现代纺织工艺对原材料的要求。
目前,研发团队已与多家纺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开展更大范围的试验推广工作,重点探索新品种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适应性,并推进其市场化应用进程。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