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近日开展了一个重要的农业科技项目——"高油高蛋白棉花种质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研发计划,总投资超过千万元。该项目旨在培育出一种新型棉花品种,使其同时具备高油和高蛋白特性,从而推动我国棉花产业向"油饲纤维复合型"方向转型,为国家粮油安全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植物食用油年消费量已突破4500万吨,其中大豆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一现状亟需改变。同时,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用蛋白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凸显。新疆作为我国棉花产业的核心产区,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棉籽潜在经济价值高达300亿元以上。然而,现有棉花品种在油分和蛋白含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制约了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据该项目负责人、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介绍,棉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接近80%,其蛋白营养价值远超谷物,完全具备替代豆粕的潜力。项目将重点挖掘和利用棉籽中的油分和蛋白资源,通过创制具有突出目标性状的新种质,构建"高油、高蛋白、优质、机采多性状协同改良"的技术体系。计划培育出高油、高蛋白棉花新品种,并进行大规模示范推广,以带动新疆300亿元产值的棉籽产业发展,从而保障我国"油瓶子"和"肉盘子"的安全。
该项目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以及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实施。项目团队以青年科研骨干为主力,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计划通过三年时间,集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遗传转化等先进技术,构建"种质创制—品种选育—制种推广"的全链条体系。项目将重点挖掘棉籽油分和蛋白含量的关键位点,解析关键基因的分子调控网络,最终实现棉花优异种质的创制,并培育出高油高蛋白新品种。预计这些新品种将示范推广10万亩。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指出,随着该项目技术的突破,新疆有望建设成为国家级棉籽油料基地,为解决食用油"卡脖子"难题提供新疆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追求棉籽高油高蛋白的目标,也要兼顾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