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降低区域臭氧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4-2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地区实施的造林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森林碳储量,还有效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研究发现,增加植被覆盖能够同时降低近地面臭氧浓度并增强碳汇功能,为实现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全球植被面积持续增长,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的造林工作贡献显著。然而,近地面臭氧作为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其成因和变化机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重点。臭氧由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并通过多种大气过程逐步减少。

基于这一背景,研究团队对区域空气质量模型进行了优化升级,引入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更精确地模拟森林植被与大气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整合全球植被卫星观测数据和我国林业统计信息,研究人员系统评估了2005年以来南方地区森林化进程对臭氧空气质量及碳储量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的潜在效益。

研究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19年间,南方地区的造林活动使生长季节(4-10月)的地面日最大8小时臭氧浓度平均降低了2.8±4.6微克每立方米。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森林植被对臭氧的干沉降作用加强以及森林冠层湍流对近地臭氧浓度的抑制效应,其综合影响显著超过了植被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研究指出,造林活动使区域碳储量增加了16~21亿吨碳。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植树造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也为探索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协同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