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新疆农科院")与3家制种企业达成合作。此次共有6个农作物品种实现成果转化,签约总金额为965万元。
此次转让的6个农作物品种涵盖5个小麦品种和1个棉花品种。其中,小麦品种的转让金额总计465万元,棉花品种的转让金额为500万元。
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跃强表示,该院的小麦生物育种与遗传生理创新团队长期关注市场需求,在新疆多地建立了小麦育种和示范基地。经过持续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多个优质小麦品种。此次转让的5个春小麦新品种在示范种植过程中,实现了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全面提升。
张跃强认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则负责资金投入和市场推广。通过院企合作,可以有效打通产学研链条,推动更多优质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此次引进了小麦品种"核春3号"。该公司总经理王煜表示,在决定引入这一品种之前,企业多次前往示范田进行实地考察,对新品种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验证。未来,公司计划与新疆农科院继续深化技术合作,并力争在明年将"核春3号"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0万亩。
新疆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孔杰介绍,此次转让的棉花品种为"鲁棉337"。该品种由新疆农科院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培育,是我国西北内陆棉区首批通过审定的抗虫棉品种之一。"鲁棉33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棉铃虫等特点,在南疆小面积试种期间已展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2024年,新疆农科院累计培育的31个棉花品种已与18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获得转化资金2194万元。
新疆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阿里甫·艾尔西表示,此次签约的6个农作物新品种均为针对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自主选育。未来,该院将继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提升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能力。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以创新为导向、市场为引领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速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生产一线。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