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湖南武冈市水浸坪乡仁堂村的道路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便准时亮起。柔和的灯光下,村民们三三两两地散步而行,孩子们嬉笑着奔跑,老人们悠闲地聊着家常,整个村庄洋溢着和谐安宁的气息。
"以前天一黑,这里就看不见路了,现在有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4月25日夜晚,乡里的工作人员回访时,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道。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夜晚还是另一番景象。
转机出现在水浸坪乡开展的一次特别活动中。在"带着板凳进村"的接访过程中,有群众反映部分村民集中居住区域没有路灯,夜间出行极为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面对这一问题,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决定将改善照明条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
为了确保好事办好,水浸坪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一方面,他们坚持"整村推进""民生优先"的原则,整合资金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和院落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确定路灯安装的具体位置和时间安排。同时,引导村民全程参与选址、定点等环节,让群众真正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在建设过程中,水浸坪乡创新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科技赋能"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并采用"群众自筹+乡贤支持"的资金筹集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也为项目的长期运维提供了保障。目前,全乡已安装太阳能路灯1462盏,覆盖32.6公里的道路网络。
为确保工程质量,当地还创新建立了"分段认领+GPS定位"的长效管护机制,并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员的作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科学的管理,实现了路灯建设与后期维护的有效衔接。
随着路灯的亮起,乡村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仁堂村的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湖南湘丝众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蚕养殖基地运输通道,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贺东村的小卖部因为有了明亮的灯光,营业额实现增长;峦山村的广场舞队伍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数十人规模。
路灯亮了,民心暖了。水浸坪乡将继续以"互联网+监督"等平台为抓手,持续关注民生需求,努力办好更多群众关心的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